文章

提高公眾對疫苗的科學認識,積極接種疫苗

與一類疫苗相比,二類疫苗的接種率仍然較低,主要是由于公眾對疫苗的認識存在較多誤區,擔心可靠性,或者認為沒必要。

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并不是按照必要性等劃分的。事實上,有的二類疫苗預防的病危害十分嚴重。

預防接種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經濟、可靠的手段。然而,利昂醫療的總工程師發現公眾對于疫苗的認識存在很多誤區,尤其是近年來圍繞疫苗問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讓人們對接種疫苗產生了更多顧慮。

當一種病發生率較高時,我們主要關注病本身的危害,例如有些我們認為很嚴重的病,其實利用醫用內窺鏡就能讓患者康復,此時通過接種疫苗來保護孩子不得病是首要問題。其后,隨著疫苗接種率的提高,傳染病的發生率明顯下降,當下降到一定水平時會處于平臺期,人們的焦點發生了轉移,此時接種疫苗后的反應引起了高度關注。隨著新媒體、自媒體等傳播形式的多元化,疫苗異常反應易被放大,實際上,從技術和生產工藝來看,疫苗是越來越可靠的。

據了解,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AEFI)是在預防接種后發生的懷疑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反應或事件。AEFI按發生原因分為不良反應(包括一般反應、異常反應)、疫苗質量事故、接種事故、偶合癥(接種時正處于某種病的潛伏期或前驅期,接種后巧合發病)、心因性反應(因受種者心理因素發生的個體或者群體的反應)等。

如果接種疫苗后出現了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不能直接說是由于接種疫苗造成的,需要通過診斷、調查、鑒定之后才能判定,此次接種之后的反應和疫苗是否有關、有多大關系。接種異常反應有一套嚴格的判斷標準和流程,不能把所有接種后出現的癥狀都歸因于疫苗問題。

異常反應是小概率事件,絕大多數是一般反應。

一旦發生了異常反應,有哪些機制進行保障和補償呢?據國務院于2016年4月修改的《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因接種一類疫苗引起的異常反應,由各省級政府進行補償;因接種二類疫苗引起的異常反應,由相關的疫苗生產企業承擔;同時,國家鼓勵建立通過商業保險等形式對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受種者進行補償的機制。

對疫苗接種除了建立嚴格的監管體系、制定出現不良反應后的補償機制外,還要加強科普傳播力度,提高公眾對疫苗的科學認識,積極接種疫苗,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頸動脈斑塊形成,如何看待這種檢查結果?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影響人們健康的危險因素,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罪魁禍首 。 但沒有“三高”的人就萬事大吉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利昂醫療表示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上的研究顯示,在對1700余名沒有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健康中年人”的分析發現,他們當中竟然有約百分之50存在著動脈粥樣硬化早期的斑塊、冠脈鈣化等病變。

什么是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管壁上沉積了一層像蠟樣的脂類,使動脈彈性減低、管腔變窄。當這些蠟樣的沉積物一塊一塊形成時,就稱作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這些斑塊早期是平齊血管內膜的,如果繼續進展,斑塊就慢慢在管壁上向內突入,引起動脈內徑不同程度的狹窄;若有誘發因素,動脈斑塊的某個部分破裂,就會像火山噴發一樣,誘發一系列的變化,形成血栓或整個血管被血栓堵塞。

通常,一個人頸動脈的粥樣硬化斑塊大約從嬰兒時期就開始隱隱發育,至40歲左右變得明顯,而到60歲左右,查遍頸動脈沒有發現動脈硬化斑塊的人就很少了。

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很危險嗎?

容易誘發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因子包括:年齡增長、吸煙、血脂異常,血糖異常升高、缺乏鍛煉、身體內經常有炎癥、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飲食不健康等。

4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在體檢報告中或多或少會出現“頸動脈斑塊形成”的字眼。如何看待這種檢查結果?其實不必談斑變色,應科學對待。

首先,應該注意這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否突出于血管壁,如果沒有,說明是動脈硬化斑塊形成的早期。如果突出于血管壁,就說明血管管腔發生了狹窄。如果提示有管腔狹窄情況,則需要進一步用醫用內窺鏡檢查,以明確這個病變的具體情況。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對1998-2013年醫療器械規范性文件進行了清理

近日,利昂醫療的總工程師了解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對1998-2013年醫療器械規范性文件進行了清理,并決定廢止和宣布失效一批規范性文件。

這對國產醫械的未來發展是趨好的,日前,我國的國產DR、國產醫用內窺鏡等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根據《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的要求,為做好藥品監管法律制度“立改廢釋”工作,推進依法行政,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對1998-2013年醫療器械規范性文件進行了清理,并決定廢止和宣布失效一批規范性文件。其中99項政策文件被廢止,20項宣布失效。同時,繼續保留的有效文件有114項。

從被廢止的文件來看,行業的供產銷環節都會迎來新的規范。比如,《關于印發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飛行檢查工作程序(試行)的通知》被廢止,意味著飛檢程序將有新規則;廢止《關于實施《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及其配套文件有關問題的通知》實行新的醫療器械GMP;《關于進一步規范境外醫療器械暫緩檢測工作的公告》的廢止后,新的規范也要來。

公告明確,對上述予以廢止或者宣布失效的規范性文件,除另有明確規定外,均不涉及過去根據這些文件所作出處理決定的效力。

不要輕視頸椎病的預防

利昂醫療提醒大家造成頸椎不適的原因也有很多種,但極有可能會有驚人相似的久坐時間和猥瑣坐姿,受累的就是頸椎啊!

1、這些癥狀說明你的頸椎很累很受傷

頸椎不適常見癥狀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頭暈、惡心、嘔吐、視物模糊、行走乏力不穩如踏棉花、肩背部有沉重感、久治不愈、心動過速、非耳部原因的持續耳鳴或聽力下降等等。

2、趕緊檢查下自己的姿勢

很多時候,身為勤奮搬磚的小蜜蜂,對著電腦投入工作,根本不會注意到頭頸已經偏離健康航道……

符合人體頸椎、脊椎生理結構的正確坐姿

坐姿正確情況下眼睛的視線基本都是保持水平。

頭頸長期保持一個不良姿勢,頸椎處于彎曲狀態,就會承受更大壓力,說你脖子掛著三個西瓜的重量都有可能。從頸椎通過的動脈受到如此壓迫,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各種不舒服就來了。

二、頸椎病的危害,遠超你想象!

頸椎生病,殃及全身。如果從頸椎輕度勞損轉向頸椎病,身體上的煩惱很可能慢慢增多……

1、頸椎病的診斷

簡單來講,頸椎病就是:頸椎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及繼發病理改變,壓迫到頸椎周圍的血管、神經、脊髓、椎動脈和交感神經等,進而導致的一系列癥狀。因病因復雜,診斷須由醫生把關,用醫用內窺鏡檢查,不要依賴網上的說法,以免誤診或誤治。更不要因為省事省錢,隨便在街邊找一個按摩店去簡單的按摩,因為不正確的按摩方法會給你帶來更大的傷害。

大多數上班族處于頸椎疲勞或輕度勞損狀態,還不算患病。如果感覺癥狀嚴重,還是要盡早去看醫生。不然真的發展為頸椎病,一大波麻煩向你襲來!

2、頸椎病會誘發身體多種不適

常見的主要如下:

?心慌胸悶:交感神經型頸椎病致交感神經興奮

?腹脹不適:交感神經受到損傷致胃腸道蠕動減慢

?牙疼:頸部交感神經的異常刺激傳到牙槽所致

?乳房疼痛:與頸6、頸7神經根受骨刺壓迫有關(頸椎由7塊頸椎骨組成,醫學上將其依次編號)

?突然暈倒:頸椎椎體錯位引起基底動脈供血障礙,誘發猝倒。

三、頸椎病的誤區

1、不恰當的反復牽引。不恰當的反復牽引可導致頸椎附著的韌帶,退行性病變,降低了頸椎的穩定性。

2、反復盲目按摩、復位。

3、在過程中不注意頸椎生理彎曲的恢復。盲目牽引,使頸部的肌肉韌帶等長期處于非生理狀態,會造成慢性損害,所以在過程中應注意頸椎生理彎曲的恢復和保持。建議采用藥枕、藥袋,使絕大部分生理彎曲恢復,癥狀消失。

4、有時候手術可能是好的選擇。

5、輕視頸椎病的預防。長期固定一個姿勢,容易造成頸部軟組織勞損,逐漸發展為頸椎病。

我國有近1.2億肝病患者,并且每年都在增加

蜘蛛痣不是皮膚病,但比皮膚病要可怕。它可能意味著你的肝出了問題,比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所以,一旦發現,別拖著,先去檢查肝臟!

我國有近1.2億肝病患者,并且每年都在增加,主要因為肝病沒有感覺,不疼不癢,很容易會被忽視,這是肝病發生率高的原因之一,蜘蛛痣只能提醒你一下。

利昂醫療的總工程師說喝水時總會泡這幾樣東西一起喝,以防萬一!

01
降肝火

三七花泡水
很多人長期喝酒造成肝臟負擔過重,出現肝損傷或酒精肝,都可以喝三七花茶,不僅如此,三七花泡水喝還能解肝毒,降肝火,比吃藥強得多。

02
護肝護腎
枸杞泡菊花
肝不好的人,容易感到疲勞,并且雙眼會發干,用枸杞泡菊花,早晚喝一杯,不僅能增強肝功能,還能提高腎臟能力,除人體疲勞感,提高大腦記憶力。

03
祛痰
檸檬泡蜂蜜
冬天氣溫低,容易出現痰多咳嗽的情況,用檸檬泡蜂蜜喝,不僅能祛痰,對臉上色斑也很管用。

04
護肝
紅棗泡桂圓
紅棗泡桂圓,不僅對肝臟特別好,還能保持容顏,延緩皮膚衰老速度,不僅能快速消面部皺紋,還能防止產生。

05
消脹氣
荷葉蜂蜜水
非常清香的一種茶,許多人都喜歡喝他,同時搭配上蜂蜜一起喝,能消體內脹氣,并且對體內多余脂肪有很好的清理作用。

發現身體又不適,還是去診斷檢查,醫用內窺鏡可以很清晰地觀察到具體情況。

心臟病的護理措施

在我們的身邊其實有著很多的心臟病患者的,其實這種病對人們的傷害非常大的,所以一旦是發現自己患上了這種病,積極是非常必要的,在對心臟病是有很多的事項需要我們注意的,而且還必對心臟病的各種癥狀有著詳細的認識,心臟病的出現在生活中是很多見的,心臟病對于心臟部位的傷害也是巨大的。那么,常見的幾大對于心臟病的護理措施是怎樣的呢?下面,跟著利昂醫療一起來了解一下心臟病的護理措施。

1、心臟病的護理關鍵的就是要堅持服藥。隨著醫用內窺鏡在醫學領域的普遍應用,對其病灶進行檢查時需要用到內窺鏡。

2、心態平和也是心臟病的護理措施之一。情緒與健康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無論對什么年紀的人來說,不良的情緒都是非常不利的。

3、適宜運動也是心臟病的護理方法。心臟發病的重要原因還有一個是缺乏運動。在同一環境里生活的人,經常坐著不動的,心臟病的患冠心病比經常活動者高出2倍。

4、常見的心臟病的護理就是多食素。

生活中該有哪些禁忌習慣呢?

1. 控制體重

體重增加百分之10,膽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險增加百分之38;體重增加百分之20,冠心病危險增加百分之86,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比沒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2. 戒煙

煙草中的煙堿可使心跳快、血壓升高(過量吸煙又可使血壓下降)、心臟耗氧量增加、血液流動異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這些不良影響,使30—49歲的吸煙男性的冠心病發病率高出不吸煙者3倍,而且吸煙還是造成心絞痛發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3. 戒酒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實驗證實乙醇對心臟具有毒害作用。過量的乙醇攝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對于患有心臟病的人來說,酗酒不僅會加心臟的負擔,甚至會導致心律失常,并影響脂肪代謝,促動脈硬化的形成。

4. 生活環境

污染嚴重及噪音強度較大的地方,可能誘發心臟病。因此居住環境,擴大綠化面積,降低噪音,防止各種污染。

5. 避免擁擠

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流行季節。

6. 合理飲食

應有合理的飲食安排。高脂血癥、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營養有關,所以,從心臟病的角度看營養因素十分重要。原則上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

7. 適量運動

積極參加適量的體育運動。維持經常性適當的運動,有利于增強心臟功能,促身體正常的代謝,尤其對促脂肪代謝,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對心臟病患者來說,應根據心臟功能及體力情況,從事適當量的體力活動有助于增進循環,增強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臟器機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過于劇烈的活動,活動量應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癥狀為原則。

8. 規律生活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生活有規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

肩周炎,全稱為肩關節周圍炎

什么是肩周炎?

肩周炎,全稱為肩關節周圍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癥。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見于體力勞動者。

利昂醫療的總工程師表示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

早期肩關節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后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并逐漸加重,晝輕夜重,肩關節向各個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肩部受到牽拉時,可引起劇烈疼痛。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并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萎縮 。

肩周炎的發病原因

肩部原因:

①本病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中老年人,軟組織退行性病變,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是基本因素。

②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等產生的慢性致傷力是主要的激發因素。

③上肢外傷后肩部固定過久,肩周組織繼發萎縮、粘連。

④肩部急性挫傷、牽拉傷后不當等。

肩外因素:

頸椎病、心、肺、膽道病引發的肩部牽扯痛,因原發病長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續性、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轉變為肩周炎。

肩周炎的表現

1、肩部疼痛

起初時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后疼痛逐漸加劇,鈍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

氣候變化或勞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 。

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的一大特點,多數患者常訴說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側側臥。

2、肩關節活動受限

肩關節向各個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旋更為明顯。 隨著病情的發展,由于長期廢用而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

肌力逐漸下降,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到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時不能究成屈肘動作。

3、怕冷

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

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

5、肌肉萎縮

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李,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

肩周炎原則:

一般主張與功能般煉同時進行,但是這種功能鍛煉以不加重患者疼病為前提。避免并發癥,配合正確的功能活動。

方法:

(1)手法。由康復物理師做手法,可以緩疼痛,松解粘連。

(2)運動療法。 自己早晚做肩關節的內旋、外旋、外展、環轉上臂動作,反復鍛煉,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有害無益。鍛煉方法可以用爬墻鍛煉,每日2 ~ 3次,每次5 ~ 10分鐘,逐漸增加爬墻高度,即上臂外展度數。

(3)物理。 先去診斷,醫用內窺鏡可以清晰觀察到病變,適合的方法是中頻、短波、磁療、中頻干擾電等。

(4)藥。疼痛明顯時可以服藥。

(5)局部封閉。

(6)關節鏡手術。

急性期或早期:

對病肩采取一些固定和鎮痛的措施,以解除患者疼病,如用三角巾懸吊,并對病肩做熱敷、理療或封閉等 。

慢性期:

慢性期主要表現為肩關節功能障礙。這時以功能鍛煉和關節松動術為主,配合理療。 肩周炎康復的方法主要是醫療體操。

(1)體操練習:雙手握住體操棒,在體前,手臂伸直,然后反復用力向上舉,盡量向頭后部延伸;在體后,雙手握棒,用力向上舉。

(2)手指爬墻練習:側位或面對墻站立,抬起患側的前臂,以食指和中指貼墻,然后沿墻向上慢慢做爬墻式運動。

(3)患側手臂上舉,反復搜后背,將患側手放于體后,向上抬摸背部。如果患側手臂活動不便,可用健側手幫助患側手上抬。

(4)甩手鍛煉:患者站立位,做肩關節前屈、后伸及內收、外展運動,動作幅度由小到大,反復進行。

(5)雙肩內收外展運動:雙手在頸后部交叉,肩關節盡量內收及外展,反復數次。

(6)彎腰晃肩法:彎腰伸臂,做肩關節環轉運動,動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

肩周炎的預防

1、注意防寒保暖

肩部受涼是肩周炎的常見原因。由于寒冷濕氣侵襲機體,可引起肌肉組織和小血管收縮,組織的代謝減慢,從而產生較多的代謝產物,如乳酸及致痛物質聚集,使肌肉組織受刺激而發生不適。久則引起肌細胞的纖維樣變性,肌肉收縮功能障礙而引發各種癥狀。

因此,在口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避免肩部受涼,對于預防肩周炎十分重要。

2、加強功能鍛煉

肩周炎的鍛煉非常關鍵。要注重關節的運動,可經常打太極拳、太極劍,或在家里進行雙臂懸吊,使用拉力器、啞鈴以及雙手擺動等運動,但要注意運動量,以免造成肩關節及其周圍欽組織的損傷。

3、糾正不良姿勢

經常伏案、雙肩經常處于外展工作的人群是肩周炎的高發人群。因此,這類人群應注意調整姿勢,避免長期的不良姿勢造成授性勞損和積累性損傷。

4、對健側肩積極預防

對于已經發生肩周炎的患者,除了要積極患側外,還應同時預防健側發病。

有研究表明,有百分之40的肩周炎患者患病5-7年后,對例也會發生肩周炎;約百分之12的患者,會發生雙側肩周炎。

所以,對使側也應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癌癥不是絕癥,而是一種慢性病

看似離健康人很遠的癌癥,每天都在悄悄地發生。“全世界平均每分鐘就有6個人發病”。

很多人認為癌癥是不治之癥,罹患癌癥,等于宣判一個人的死亡。一些名人相繼患癌離世更加重了公眾的擔憂。

癌癥不是絕癥,而是一種慢性病。

認為癌癥是絕癥的錯誤的看法可能影響到人們參與癌癥篩查的積極性,也非常不利于癌癥的早期發現和診斷。

生活水平提高了,為何癌癥發生率也在升高?

為什么一些看似日常生活作息規律的人意外患上癌癥,而有的人抽煙至80歲也沒癌癥?癌癥離正常人有多遠?癌癥發生,究竟歸因于遺傳、環境污染還是心理因素?癌癥的個體性因素很強,每個人的癌癥都不一樣,所以強調個體化的預防。

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能減少癌癥的發生,癌癥的發生跟很多因素有關:

一是國內平均壽命延長了,癌癥的發生率也在增加,癌癥是一個生物體到一定時間自然發生的。所以癌癥是世界范圍的,是地球上生物普遍都會發生的自然產物,例如隨著年齡的增長,在65歲以上男性中,前列腺癌發生率達百分之50。

二,部分癌癥來自于家族遺傳

三是與環境污染和個人生活習慣等因素相關,例如抽煙、過度飲酒,以及水污染、農作物污染等飲食環境因素的累積效應。“但環境的影響對癌癥的發生不是一天兩天的作用,而是一個長期過程,其關聯度也是對整體的考量,并不是每個個體的必然。”

四是目前科學無法解釋的原因。

靠醫生,還是靠病人自己?

癌癥,究竟是靠醫生給方案,還是靠病人自己的意志力?先是須依靠醫生正確的診斷,然后根據病種指引,現在的醫用內窺鏡手術已經很發達了。

意志力的重要作用無可置疑。

利昂醫療的總工程師表示,無論是家屬隱瞞患者真實病情,還是追著醫生問還能活多久,實際上都沒有意義。醫生的作用是根據個體病人就診時的分期,采取正確的方案,減輕患者的痛苦。重要的是,病人要參與,要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飲食,進行積極鍛煉。臨床上,往往是當患者的心態擺正了、思想樂觀了,再加上科學規范,使患者的病情穩定,或延長了生命,并且保證了生活質量。

胃內異物在臨床上很常見

內窺鏡攝像機是一種常用的醫療器械,現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可直接窺視有關部位的變化也可以通過微型攝像機傳送并記錄高分辨率色彩圖像,以便臨床醫生進行病情分析,確定合理的方案。利用內窺鏡還可以進行手術以及采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等。

內窺鏡技術在醫學臨床上剛剛起步,主要的診斷集中在消化道病方面。食道、胃、十二指腸及大腸疾患在消化道系統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利用胃腸內窺鏡進行診斷及實施一些手術,近年來已經越來越多地開展起來。

醫用內窺鏡在醫學診斷方面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熟練的運用內窺鏡技術可以提高臨床病的診斷率和效果;手術可以大大降低對機體的損傷,加速患病的康復;用內窺鏡取食道異物操作簡單直觀,對機體基本無損傷,成功率高,術后恢復時間短,預后良好,是食道異物方法。

神經內窺鏡手術已經成為了神經外科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醫用內窺鏡是胃腸道病檢查的重要工具,臨床通過胃鏡對患者的食道、胃或十二指腸病變進行觀察,為醫生提供診斷的依據,是目前可靠的方法。對于肺癌、支氣管病等呼吸道病,有專門的支氣管鏡、胸腔鏡和縱隔鏡等內窺鏡,金屬硬管式氣管鏡只用于小兒氣管異物的取除。另外對于胰腺、膽道、肝臟、尿道等等的病也有著專門的內窺鏡來做身體檢查。

醫用內窺鏡可以經口腔進入胃內或經其他孔道進入體內,從而看到X射線看不到的病灶實景情況,使得醫生跟好的了解潰爛或瘤的位置、大小等信息,據此制定出好的方案。

利昂醫療的總工程師表示近些年來,隨著各立體定向儀、外科設備和影像技術的不斷發展,神經內窺鏡手術已經成為了神經外科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引起了醫務人員的高度重視,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