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使得眾多民營資本注入市場,為產業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醫療服務能力經歷了從”捉襟見肘”向”游刃有余”的跨越。南京利昂的總工程師表示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醫療器械領域技術、產業、法規不斷發展完善,為促我國醫療水平提升、先進診療資源下沉、普惠百姓民生立下汗馬功勞。醫療器械行業成為發展為活躍的行業,呈現出”增長快、創新強、政策多、變化猛”的強勢特征。
器械產業:從依賴進口到國產替代。
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大約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在這逾40年的時間里發展迅猛。改革開放之初,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不過數百家,銷售額極低,品類極少。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主要生產的還是基本的醫療器械產品。2000年后,品類數目急劇增加?,F在我國已能生產包括醫用DR、核磁共振檢查儀、醫用直線加速器治療系統、心臟起搏器、人工關節等超過43個大類、300多個小類、數萬個品規的醫療器械產品。
國產醫療器械品類基本上能覆蓋所有臨床所需。能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就取得這樣的輝煌成績,真可謂巨變。尤其是近20年來,我國醫療器械產業保持著百分之20左右的年復合增長率,即使是在近幾年國家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宏觀經濟大背景下,仍能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保持百分之15左右的年增長率,遠遠高于全球醫療器械行業近年平均增長水平。
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已達16124家。一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6096家;二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9340家;能生產三類醫療器械的生產企業2189家。2017年,我國醫療器械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5200億元。
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使得眾多民營資本注入市場,為產業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國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先后改制,民營企業應運而生,南京利昂醫療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崛起。
法規政策:從跟蹤關注到部分。
改革開放40年,中國醫療器械產業能如此驚人的發展,離不開制度的保障。毫無疑問,其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當屬2000年《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頒布實施。
2000年4月1日《條例》實施,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自此駛入法治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