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兼并重組步伐,不斷提高行業組織化水平
醫療器械制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工業技術水平。國產醫療器械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國產大型高層次醫療器械如醫用冷光源等的高調亮相,都令人為之振奮。
經過近5年年均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目前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結構具有哪些特點呢?近日,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從政策、創新等方面進行了解析。
相對于藥品而言,起步較晚的醫療器械行業多年來一直存在“多小散”、創新不足的局面。《報告》指出,當前,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呈現整體分散、部分集中的競爭格局。
很多企業規模小,無法大規模產業化,使產品成本高、利潤薄,并進一步導致同質化競爭。
據統計,2014年,美國40家大型醫療器械企業的產值占全球醫療器械產業產值的百分之20,而同期中國約有1.4萬多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但產值占比僅為百分之13。
醫療器械產業具有多樣化、創新快、跨界難的特點,而企業通過自身力量形成規模化產業困難較大,所以,并購是獲得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快捷的方式之一。此外,很多醫療器械細分市場的容量較小,且壁壘極高,單靠內生性增長,企業無法完成快速成長。
據此,《報告》預測,醫療器械企業通過產業基金、上市融資、引進外資等多種方式兼并重組步伐,不斷提高行業組織化水平,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將是未來幾年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2013年到2015年的3年里,國內發生的醫療器械并購案例分別為45起、69起和80起;5000萬美元以上的交易分別有2起、8起和15起。這充分說明醫療器械行業的并購在逐年增加,資金規模也越來越大。而在2017年,醫療器械行業共發生84起融資事件,累計金額近16億美元。
《報告》指出,經過近年來的發展,盡管我國涌現出利昂醫療等一批代表性企業。
隨著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全國目前已形成一些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和制造業發展帶,如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及京津環渤海灣三大區域,且已成為本土三大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