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中,在跌打扭傷后,一些患者因為錯誤的護理知識導致了病情加重,例如該熱敷時選擇了冷敷,該冷敷時選擇了熱敷。有的人以為只是身體皮外傷不加重視,導致埋下隱患,數年后舊患再次發作。發生急性扭傷或慢性損傷時,應該規避哪些常見錯誤。
造成扭傷的常見場景有兩種:一種是“低頭族”習慣邊走邊看手機,一不留神扭傷了;另一種是因為天氣寒冷,人體對外界降低,反應變慢,容易滑倒扭傷。
一些人認為扭傷是小問題,自己在家處理一下就可以了,結果因一些常見錯誤導致病情加重。
錯誤應對方式導致傷情變重的病例還有很多:有的患者四肢或關節受傷,3天后雖已基本不影響活動,但還感覺疼痛,聽信了“運動傷后24小時內冷敷,超過24小時采取熱敷”的說法,結果痛加重,影響了活動,局部還出現紅、熱,只能就診,必要時還會用上醫用DR設備。
患者病情加重就是因為選擇了錯誤的方式,上述兩種場合都應該冷敷,卻用了熱敷。
利昂醫療的總工程師總結出急性扭傷或撞傷后患者常會犯的三大錯誤。
一種:扭傷后一天發現痛,24小時內立刻冰敷,二天發現沒什么事了,就不管了。實際上,扭傷后脹是一個逐步蔓延的過程,這種脹情況往往在2~3天內達到,有的甚至一周,高峰期過后,脹逐步往下波段走,而在脹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很可能內部處于緩慢出血狀態,受傷部位內部會發熱,這時候應該繼續采取冰敷幫助降溫。
二種:扭傷后腳長期垂下來,隨意走動加重受傷部位負擔。急性腳部扭傷后,按理說應該盡量讓腳部抬高至與心臟持平的水平,以克服腳部血液回流心臟的阻力,并減少受傷部位所受重力的負擔。保持腳部與心臟高度水平比較難做到,可以采取盡量讓腳部稍微墊高一點的方法休息,以幫助病情。
三種:急性損傷后患者感覺沒太大問題,立刻涂抹活絡油或者紅花油,希望化瘀。這時候無異于火上加油!急性損傷發生時,局部處于出血狀態,這時應該盡快幫助內部止血,用化瘀功效的藥油只會讓出血更嚴重,涂抹藥油按摩幾下,更厲害了,這里面除了出血性,還有受傷部位因為刺激產生炎癥因子而出現的反應性。
受傷后的正確處理方式。
急性損傷常由于突發的外傷引起(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直接撞擊等),通常馬上引起疼痛。急性損傷后,局部發生出血、炎癥反應、脹以及疼痛,須立即控制。此時盡快冰敷能夠降低組織溫度、降低代謝率和神經傳導速度、收縮周圍血管,達到止痛的功效。
根據損傷的面積及度,冰敷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20分鐘。每隔2~3小時可再次冰敷。這階段,千萬不能使用各種活絡油、紅花油等揉擦,否則會加重痛的情況。
在急性損傷3~5天內,出血只要被控制住了,后續也沒發生炎癥,可以交替進行冷敷和熱敷。10分鐘冷敷,然后直接10分鐘熱敷。冷敷時血管收縮,轉換為熱敷后血管會舒張,大量的血液流入受傷區,有利于受損組織。血液是供應營養的重要因素,對于傷后組織有重要作用。
不過,有時很難判斷出血是否控制、炎癥是否存在,用了熱敷有時也會加重癥狀。在這階段,保險的辦法,還是繼續間隔冷敷,并隨時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