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窺鏡監視器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內窺鏡是一個配備有燈光的管子,內窺鏡可以經人體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經手術做的小切口進入人體內。初期的內窺鏡是用硬質管做成的,發明于100多年前。雖然它們逐漸有所改進,但仍然未能被廣泛使用。內窺鏡監視器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后來,在20世紀50年代內窺鏡用軟質管制作,因而能在人體內的拐角處輕易地彎曲。在1965年,哈羅德·霍普金斯在內窺鏡上安裝了柱狀透鏡,使視野更為清楚,今天的內窺鏡通常有兩個玻璃纖維管,光通過其中之一進入體內,醫生通過另一個管或通過一個攝像機來進行觀察,有些內窺鏡甚至還有微型集成電路傳感器,將所觀察到的信息反饋給計算機。有些手術可以用內窺鏡和激光來做,內窺鏡監視器的光導纖維能輸送激光束,燒灼贅生物或腫瘤,封閉出血的血管。
從應用方面,簡單的可以分為兩大類,就是工業用內窺鏡和醫療內窺鏡監視器。關于工業內窺鏡的種類,從成像形式分為:光學內窺鏡、光纖內窺鏡、電子內窺鏡、CCD視頻內窺鏡、CMOS視頻內窺鏡、電動360°內窺鏡 。從內窺鏡光源種類分為高頻熒光燈內窺鏡、光纖鹵素燈內窺鏡、LED內窺鏡。關于醫療內窺鏡分類,按其發展及成像構造分類:可大體分為3大類:硬管式內鏡、光學纖維(軟管式)內鏡和電子內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