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內窺鏡需要清洗維護

世界上初個內窺鏡是1853年法國醫生德索米奧創制的。內窺鏡是一種常用的醫療器械。由頭端、彎曲部、插入部、操作部、導光部組成。使用時先將內窺鏡導光部接到配套的冷光源上,然后將插入部導入預檢查的器官,控制操作部可直接窺視有關部位的病變。

醫用內窺鏡

?早的內窺鏡被應用于直腸檢查。醫生在病人的肛門內插入一根硬管,借助于蠟燭的光亮,觀察直腸的病變。這種方法所能獲得的診斷資料有限,病人不但很痛苦,而且由于器械很硬,造成穿孔的危險很大。由于有這些缺點,內窺鏡檢查一直在繼續應用與發展,并逐漸設計出很多不同用途與不同類型的器械。
醫療用內窺鏡操作時動作要輕柔,旋轉彎曲角手柄要緩慢地操作,用力要均勻,勿用暴力或力量過大。彎曲部在被“固定”的情況下,不要轉動彎曲手柄,否則將折斷牽引鋼絲。手持攝像頭時,要緊握攝像頭及柄的關節位,忌握線束和垂吊關節位,否則將損壞玻璃纖維束。在手術過程中光纖內窺鏡器械使用后應及時用無菌水擦凈血跡,切忌將器械拆開浸泡以免丟失或遺留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