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顯示器發展技術介紹
醫療信息化發展到今天,醫用顯示器直接影響著醫師對病人病情的判斷,醫用顯示器在國內各醫院的使用也越來越多。本文就醫用顯示器的發展及現階段的新技術和質量控制綜述如下,供參考。

一、顯示效果的改善
醫用顯示器作為醫療信息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從CRT(陰極射線顯像管顯示器)發展到現在全數字LCD(液晶面板)顯示器。從參數指標上來看,醫用單色LCD顯示器的特點為亮度高,灰階層次顯示細膩,對比度較大,主要顯示靜態圖像。
1、灰階顯示能力的提高——孔徑調制技術
孔徑調制技術是新的液晶面板工藝技術,該技術改進了液晶分子亮度組合方式,從而增加更多的灰階顯示效果。圖1顯示了在電子顯微鏡下新老液晶面板技術液晶分子排列的不同表現,圖1b新技術下面板液晶分子成不規則尺寸排列,這樣可以有更多的組合比例從而可以表現更多的灰階亮度信息。
灰階的效果增強,使得醫師在使用顯示器時可以輕松看到更明顯的病理變化和圖片效果,亮度的均勻性有保證,可以使顯示器長時間準確顯示完美的圖像效果,并且可以延長顯示器準確顯示圖像的壽命,這些都是重要技術指標。
2、背光穩定技術的發展
作為直接由醫師通過觀察來診斷、核查的醫用顯示器,應具備高分辨率,以及高灰階顯示能力。其次,整屏均勻的亮度表現也是很關鍵的問題。LCD顯示器目前的發光技術是靠屏體內部的背光燈管發光后照射在液晶模組上顯示出圖像的,液晶模組上的液晶分子通過開和關的反應表現出不同的亮度,所有分子組合在一起就顯示出了整幅的圖像。如果背光燈照射出來后亮度分布不均勻,可能會產生中心亮,四周暗,或者上半部分亮,下半部分暗,這是肯定不行的。
解決亮度均勻性這個問題,目前技術有兩種方法:(1)通過電子電路(背光控制電路)(DUE)來實時監測和修正顯示器的背光亮度均勻性。(2)選擇更均勻性背光技術。
二、質量管理控制的改進
隨著醫療信息數字化的普及,各醫院所使用的醫用顯示器數量越來越多,這時候就需要注意到另一個情況:多顯示器集中管理和每臺顯示器的顯示質量控制。各顯示器廠商均提供醫療專用的顯示器質量控制軟件,理想的顯示器質量控制軟件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實現醫院的所有顯示器的中央管理:例如從校準到認可、穩定性測試、改變設置和其他質量控制操作。(2)支持足夠數量的顯示器管理:目前醫院的顯示器使用量已經增加,后續會有更多的數量增加,據了解現在的某些廠家顯示器質量控制軟件已經可以控制8000臺連接在1000個用戶計算機上的單色/彩色顯示器。(3)網絡應用以及便捷的報告:使用瀏覽器界面隨時在有網絡的地方進行遠程監控,同時生成多個顯示器的詳細信息并可以批量打印。(4)多顯示器遠程控制:一臺顯示器的校準設置、圖像檢查、亮度檢查資產管理和其他數據可以通過遠程控制傳輸到其他顯示器,從而減輕管理員的工作量。(5)顯示器狀態告警及支持多種類顯示器:及時地反映顯示器實時狀態,并且可以讀取不同品牌的顯示器顯示狀態信息,這樣就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以及增加了管理的范圍和內容,從而實現真正的全院顯示設備質量以及顯示品質的集中化管理。(6)防止非法侵入的能力:需要和Internet連接,并且涉及到診斷工作站的穩定性,具備防止非法入侵的能力是重要的。
顯示器質量控制軟件,可以對醫院內的不同醫療部門的醫學影像存儲與通訊系統(PACS)、醫療信息系統(HIS)以及放射科信息系統(RIS)的各種顯示器提供統一的QC(質量控制)管理。減輕了管理和維護人員的工作負擔,并且顯著降低醫院在大量使用顯示器時的養護成本。圖4示意在使用質控軟件前后,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以及管理的辦法。
三、有關臨床選用顯示器的建議
醫用單色顯示器一般主要顯示靜態圖像,顯示器的響應時間比較長,如果放射臨床需要顯示動態效果圖像,例如血管造影等,建議選擇響應時間小于25ms的醫用單色顯示器。
目前已經安裝全院PACS的醫院,在門診臨床也可以調閱相關病患的影像信息,但是如果在門診臨床全部配套單色醫用顯示器,在成本上和應用面上是不適合的,這時可以考慮配套部分具備DICOM顯示模式,臨床專用醫用彩色顯示器,這些顯示器可以具備以下相關條件:(1)支持校準顯示模式和旋轉;(2)具有的亮度穩定技術;(3)支持DICOM標準亮度及灰階顯示模式;(4)符合通用顯示器質量品質控制標準;(5)成本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