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不是絕癥,而是一種慢性病
看似離健康人很遠的癌癥,每天都在悄悄地發生。“全世界平均每分鐘就有6個人發病”。
很多人認為癌癥是不治之癥,罹患癌癥,等于宣判一個人的死亡。一些名人相繼患癌離世更加重了公眾的擔憂。
癌癥不是絕癥,而是一種慢性病。
認為癌癥是絕癥的錯誤的看法可能影響到人們參與癌癥篩查的積極性,也非常不利于癌癥的早期發現和診斷。
生活水平提高了,為何癌癥發生率也在升高?
為什么一些看似日常生活作息規律的人意外患上癌癥,而有的人抽煙至80歲也沒癌癥?癌癥離正常人有多遠?癌癥發生,究竟歸因于遺傳、環境污染還是心理因素?癌癥的個體性因素很強,每個人的癌癥都不一樣,所以強調個體化的預防。
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能減少癌癥的發生,癌癥的發生跟很多因素有關:
一是國內平均壽命延長了,癌癥的發生率也在增加,癌癥是一個生物體到一定時間自然發生的。所以癌癥是世界范圍的,是地球上生物普遍都會發生的自然產物,例如隨著年齡的增長,在65歲以上男性中,前列腺癌發生率達百分之50。
二,部分癌癥來自于家族遺傳
三是與環境污染和個人生活習慣等因素相關,例如抽煙、過度飲酒,以及水污染、農作物污染等飲食環境因素的累積效應。“但環境的影響對癌癥的發生不是一天兩天的作用,而是一個長期過程,其關聯度也是對整體的考量,并不是每個個體的必然。”
四是目前科學無法解釋的原因。
靠醫生,還是靠病人自己?
癌癥,究竟是靠醫生給方案,還是靠病人自己的意志力?先是須依靠醫生正確的診斷,然后根據病種指引,現在的醫用內窺鏡手術已經很發達了。
意志力的重要作用無可置疑。
利昂醫療的總工程師表示,無論是家屬隱瞞患者真實病情,還是追著醫生問還能活多久,實際上都沒有意義。醫生的作用是根據個體病人就診時的分期,采取正確的方案,減輕患者的痛苦。重要的是,病人要參與,要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飲食,進行積極鍛煉。臨床上,往往是當患者的心態擺正了、思想樂觀了,再加上科學規范,使患者的病情穩定,或延長了生命,并且保證了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