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窺鏡顯示器的組成結構是什么?

液晶內窺鏡顯示器件壽命很長,決定液晶顯示器壽命的是背光模塊。目前液晶顯示器使用的背光源按技術劃分,主要有鹵鎢燈、發光二極管(LED)、有機電致發光(EL)、冷陰極熒光燈(CCFL)、陰極發射燈(CLL)和金屬鹵化物燈等。

內窺鏡顯示器

其中應用較廣的是冷陰極熒光燈,主要是因為此種背光源的性能、穩定性及成本都較佳,目前幾乎所用的LCD內窺鏡顯示器都是采用這種背光源。

平板型結構:液晶顯示器件的基本結構是由2片玻璃基板制成的薄形盒,這種結構可以在有限的面積上容納至大量的顯示內容,顯示內容的利用率較高。

被動型顯示:液晶顯示器件本身不能發光,它靠調制外界光達到顯示目的。因此無眩光,不刺激人眼,不會引起眼睛疲勞。對于黑暗中不能觀看的缺點,只要配上背光源,就可以克服。

顯示信息量大:與CRT相比,液晶內窺鏡顯示器件沒有蔭罩限制,因此像素點可以做得更小、更精細;與等離子顯示相比,液晶顯示器件像素點處不需要像等離子顯示那樣,像素點間要留有一定的隔離區。因此,液晶顯示在同樣大小的顯示窗面積內,可以容納更多的像素,顯示更多的信息。

內窺鏡顯示器有哪些常見的故障?

內窺鏡顯示器故障現象:開機后,電源指示燈亮,系統自檢通過(儀器發出短促“嘟”一聲),液晶顯示屏沒有任何顯示,儀器工作聲音正常。故障分析與檢修:電源指示燈亮,說明電源部分正常。系統自檢通過,表明CPU與內存無損壞。液晶顯示屏自檢時也沒有任何顯示,可初步排除系統軟件損壞的可能。沒有硬件報警聲,儀器工作聲音正常,說明硬件部分應無損壞。側光下觀察液晶顯示屏,隱約可見系統軟件操作界面。由此初步分析為背光模塊故障。

內窺鏡顯示器

其他常見故障及液晶內窺鏡顯示器的故障診斷流程:除了背光燈管損壞或老化的故障之外,還有一些其他故障情況:高壓電路板故障;背光燈管兩端套管磨損造成接線端裸露,與金屬槽接觸造成短路;背光燈管接線端斷開,造成斷路。

易于彩色化:液晶本身雖然一般是沒有顏色的,但它實現彩色化很容易。一般使用較多的是濾色法和干涉法。由于濾色法技術的成熟,使液晶的彩色化具有更準確、更鮮艷、更沒有彩色失真的彩色化效果。隨著液晶內窺鏡顯示器在醫用儀器設備上的廣泛應用,醫療設備工程人員了解和掌握液晶顯示單元的常見故障及維修是有價值和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