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顯示器的亮度及亮度恒定要求是什么?

醫用顯示器及醫療行業所用的高清晰高亮度顯示器。PACS技術的日趨成熟和普及,以及各種數字影像設備如DR、CR、多排CT、3D圖像等飛速發展,醫用顯示器的選購配置成了醫院和PACS集成商關注的焦點,由于醫用顯示器在數字系統中,是醫學影像的呈現者,它承載著替代膠片、保證影像質量、實現醫生“軟讀片”對患者的觀察與診斷。

醫用顯示器

亮度就是醫用顯示器上顯示圖像有多么明亮,顯示越明亮圖像中的能夠產生的動態范圍就越大,使人們在圖像中分辨更多的色調,這種動態范圍需要提供全8bit灰階圖像(即256不同色調)。

普通顯示器有:200-300cd/m2無亮度恒定的要求;醫用顯示器有:600-700 cd/m2經過校正設定的亮度在400-500 cd/m2之間;要求3萬小時甚至10萬小時亮度值保持不變。

亮度恒定對醫用顯示器而言很重要,保證顯示器亮度不隨時間變化。實驗研究證明,顯示器亮度與肉眼敏感度的關系,當亮度在500 cd/m2時,肉眼敏感度為700,當亮度在800 cd/m2時,肉眼敏感度為777,理想亮度在400~500 cd/m2,所以選擇亮度≥700 cd/m2就可以了。

醫用顯示器響應時間是什么意思?

醫用顯示器的分辨率與價格成正比,與放射設備的分辨率正相關,相應的設備應當配套相應分辨率的顯示器。那么醫用顯示器響應時間是什么意思呢?利昂醫療科技小編為大家介紹。

醫用顯示器

響應時間指的是液晶醫用顯示器對輸入信號的反應速度,也就是液晶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的反應時間。通常都是以毫秒(ms)來計算。響應時一般說來分為兩個部分—Rising(上升時間)和Falling (下降時間),而我們所說的響應時間指的就是兩者之和。人眼存在“視覺殘留”的現象,也就是運動畫面在人腦中會形成短暫的印象,人能夠接受的畫面顯示速度一般為24張/秒,這也是電影每秒24格的播放速度的由來,如果顯示速度低于這一標準,人就會明顯感到畫面的停頓和不適。按照這一標準計算,每張畫面顯示的時間需要小于40ms,根據液晶的實際使用情況,響應時間:30ms(1/0.03=33.3 禎 /秒),還是會出現拖尾現象,不適合動態醫療影像的實時播放。響應時間在25ms以下(1/0.025=40禎/秒)可以滿足臨床心血管DSA的實時播放。

對輸入信號的反應速度,也就是液晶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的反應時間。通常都是以毫秒(ms)來計算。響應時一般說來分為兩個部分—Rising(上升時間)和Falling (下降時間),而我們所說的響應時間指的就是兩者之和。人眼存在“視覺殘留”的現象,也就是運動畫面在人腦中會形成短暫的印象,人能夠接受的畫面顯示速度一般為24張/秒,這也是電影每秒24格的播放速度的由來,如果顯示速度低于這一標準,人就會明顯感到畫面的停頓和不適。按照這一標準計算,每張畫面顯示的時間需要小于40ms,根據液晶的實際使用情況,響應時間:30ms(1/0.03=33.3 禎 /秒),還是會出現拖尾現象,不適合動態醫療影像的實時播放。響應時間在25ms以下(1/0.025=40禎/秒)可以滿足臨床心血管DSA的實時播放。

在醫用顯示器的選配上,CR、DR靜態影像對響應時間無過高要求。但是在播放動態影像的系統配置時,如心血管機和數字胃腸機,就要選擇響應時間在25ms以下的醫用顯示器。

灰階顯示器的灰階響應時間是什么?

由于液晶分子的轉動,LCD屏幕上每個點由前一種色彩過渡到后一種色彩的變化,會有一個時間過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響應時間。因為每一個灰階顯示器像素點不同灰階之間的轉換過程,是長短不一、非常復雜的,很難用一個客觀的尺度來進行表示。

灰階顯示器

因此,業內現有關于液晶灰階顯示器響應時間的定義,試圖以液晶分子由全黑到全白之間的轉換速度作為面板整體響應時間的縮影,來代表液晶面板的快慢程度,通 常又可稱之為“On/Off”響應時間。由于液晶分子由黑到白和由白到黑的轉換速度并不是全一致的,為了能夠盡量有意義的標示出液晶面板的反應速度,現 又針對響應時間的定義,基本以“黑→白→黑”全程響應時間為標準。
事實上,液晶分子轉換速度及扭轉角度由施加電壓的大小來決定。從全黑到全白液晶分子面臨最大的扭轉角度,需施以較大的電壓,此時液晶分子扭轉速 度較快;而介于全黑、全白間的較小幅度灰階變化,需施加較小電壓來進行準確而精細的角度控制,因此液晶分子扭轉速度反而要慢一些。通常來講,液晶面板黑白間的響應時間快,而其它灰階之間也是構成絕大多數不同色彩變化的響應時間,要比黑白間的響應時間慢得多。這樣看來,傳統的On/Off用黑白轉換時間來表示LCD響應時間,以偏概全,無法準確地表示LCD面板的整體響應時間。
在傳統響應時間計算方式下,液晶顯示器雖然可擁有16ms、12ms或8ms的響應時間,然而其灰階響應速度卻可能超過40ms甚至60ms。所以,以黑白黑為響應時間標準無法全面表現LCD真實的反應速度。 于是,灰階響應時間(GTG,gray to gray)概念在被忽視了很長時間之后再一次被提出。希望以灰階顯示器響應時間的概念,多方面體現LCD在彩色切換(即灰階變化)上的真實速度,并顛覆傳統 響應時間計算方式,以對響應時間進行更準確的表述,力求符合消費者實際使用上的需求,并為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價值。
因為在日常應用中,無論看電影、游戲或瀏覽網頁,多數屏幕內容不會只是黑白間的轉換,而是五顏六色的多彩畫面,或深淺不同的層次變化,這些都是灰階顯示器間的轉換。一般消費者使用顯示器時畫面全黑或全白的比例極低,所以盡可能縮短彩色間的轉換時間才會更有意義。

放射顯示器的重要參數有哪些?

所謂的放射顯示器要符合相關幾點重要參數,因為放射顯示器是醫學影像的呈現者,它承載著替代膠片、保證影像質量、實現醫生“軟讀片”對患者的觀察與診斷,一般的民用顯示器不具備。在放射影像系統上,不得不說對于影像設備,假如沒有一個好的顯示器,很多儀器拍出來的信息并不能被醫生清晰地看到,不僅影響工作效率,甚至會導致漏診,誤判等嚴重問題。以下是放射顯示器幾點重要參數,如下:

放射顯示器

1)亮度:
亮度是指畫面的明亮程度,單位是堪德拉每平米(cd/m2)或稱nits ,人眼能夠感覺的亮度范圍(稱為視覺范圍)極寬,從千分之幾尼特直到幾百萬尼特 ,Gamma=1.8~2.8這是人眼感知的亮度與光強成指數關系,LCD顯示器亮度60~2000nnits(室內),LED顯示器亮度>2000nits(室外);
2)對比度:
放射顯示器對比度,高亮度/低亮度;觀察對比度,(環境亮度+大亮度)/(環境亮度+低亮度)。對比度>120就可容易地顯示生動、豐富的色彩,>300時,便可支持各階的顏色 ,大亮度為300,對比度為1000的顯示器,在照度為300Lx時,觀察對比度為300,一般圖文觀察對比度不宜過大,放射顯示器影像觀察對比度越大越好;
3)色域:
三原色:紅綠藍(RGB),色域:能夠產生的顏色的總和。顯示顏色多,逼真,筆記本53%,普通顯示器73%,圖顯示器120%(sRGB),IPS屏比TN屏色域更寬,WLED、GBr雙色、RGB三色背光,色域逐寬;
4)空間分辨率:
放射顯示器像素:1M(1280xx1024), 2M(1600×1200),(1920×1080),3M(2048×1536),4M(2560×1600),(2560×1440)5M(2560×2048), 6M(3280×2048), 8M(3840×2160),10M(4095×2560),15M(5120×2880),顯示器點距:越小,分辨率越高;
5)灰階分辨率:
人眼感知的亮度與光強成指數關系,Gamma校正讓人感知更多的層次,DICOM 3.14校正曲線使觀察者感覺線性;
6)視角:
CRT顯示器近乎180度全視角,LED顯示器近乎180度全視角,LCD顯示器因液晶屏而異TN屏視角:左右80度,上80度,下60度,IPS/MV屏:全視角(上下左右89度,或85度);

影像醫療專用顯示器的特點是什么?

臨床應用上,影像專用顯示器承載著替代膠片、保證圖像質量、實現醫生”軟讀片”診斷的作用,以下是影像醫療顯示器的產品特點:

一、采用數字影像瞬態增強技術能夠明顯地提升亮度瞬態特性,醫療顯示器使圖像更加清晰銳利、毫厘必現。

二、憑借達12或14Bit位寬的伽馬查找表(調色板),10位的數字圖像處理能力,可以充分彰顯更加平順與準確的灰階表現力,使醫師的眼睛能夠更輕松的捕捉細微的陰影灰階變化。

三、摒棄了將DICOM校正數據存儲于顯卡的傳統設計,解決了因系統故障而重新安裝后必須重新校正DICOM曲線帶來重復勞動的問題,切實減輕了用戶的維護負擔。

四、提供富的顯示曲線供用戶選擇,同時醫用DICOM曲線被定義為8種不同亮度等級的自動校正模式,并提供與不同影像類型相對應的顯示模式供用戶方便的選擇調用;而針對不同醫療顯示器的原始特性,以上顯示模式均在普東醫療工廠經過嚴格的校正,確保了嚴謹的DICOM合規與影像顯示的高度一致性。

五、亮度自動穩定控制技術,大幅度減少了亮度波動的范圍,使背光始終保持相對恒定狀態;該技術還可以幫助用戶延長影像專用顯示器的有效亮度生命周期,從而增加醫療顯示器的使用年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