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技術審評工作是醫療器械注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醫療器械技術審評工作是醫療器械注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療器械審評審批的重要環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為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醫療器械注冊提供技術支撐,保證了患者使用醫療器械的性能,同時也是一個國家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水平和行業進步與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我國的省級二類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機構成立的較晚。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不斷地加大審評人員隊伍建設,大力引進高水平技術人才,不斷充實審評力量,提升審評員隊伍總體水平,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機構已經比較完善。目前省級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機構能夠較好、按時完成技術審評,為醫療器械注冊部門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但制約其深入發展的因素也逐步凸顯。本文對我國二類醫療器械技術審評發展的現狀及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解決對策,以進一步減少審評時間,提高審評效率。

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是開展內窺鏡攝像機等醫療器械技術審評工作強有力的支撐和依據。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醫療器械法律法規體系。標志著我國醫療器械注冊管理法規體系逐步完善,為醫療器械注冊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也為醫療器械企業和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機構的提供了良好的法規基礎。

組織機構在機構和人員上保證了醫用冷光源等醫療器械技術審評工作的順利開展。十幾年來,政府對對二類醫療器械技術審評工作的日益重視,不斷加大投入,加強審評隊伍建設,加強對審評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根據實際注冊申報數量情況,通過增加人員編制、借調、招聘等方式引進人才,優化審評結構,擴充技術審評力量,建立審評隊伍。

審評機構針對醫療器械審評專家創建微信群,針對申請人創建QQ群,搭建一個及時的溝通交流平臺。

通過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培訓班、審評機構官網對醫療器械注冊審評過程中共性問題進行解答,預防類似問題重復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縮短審評周期,提高了審評工作效率??紤]到企業水平參差不齊,多數企業對審評環節、發補通知內容及相關法規問題等存在諸多疑惑,審評機構通過電話、網絡和現場咨詢等方式與企業交流、溝通,為企業答疑咨詢,獲得了企業的高度關注和認可。

國產醫械面對的挑戰和機遇

明確瞄準醫療器械科技發展,建設創新基地,建立產學研協同機制進行系統部署。

利昂醫療的總工程師介紹,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文明確的2018年國家、扶持的十大產業,其中在健康產業的分支醫療器械中,一共有6大類醫療器械將扶持。由此來看,在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醫療器械產業作為實體經濟的領域,將支持。與會專家也表示,國內醫療器械行業已經進入到迅猛發展期。在政策支持、技術下,國產醫療器械進口替代將按下快捷鍵,性價比高的中國制造將對國際大品牌在全球范圍發起更強有力的挑戰。

選擇在人才、學科和資源等方面優勢單位,聚焦健康中國建設、醫療體制改革的戰略需求,建設和培育一批創新醫療器械創新平臺,是未來國產創新科技發力的關鍵。

優化科技創新布局、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基地、營造科研創新氛圍、落實創新醫療器械專項資金支持。像是南京利昂醫療在產業不斷創新發展、智能、技術推動的新形勢下,國產醫療器械創業者可以厘清產業發展脈絡,聚焦創新能力,生產出如醫用冷光源、氣腹機等富有自主創新的設備。

國產醫療器械企業要走向全球、走向發展道路,不僅要注重研發和技術創新,更需要提高知識產權申報和保護工作水平,積極開展知識產權全球化布局。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以“低值”為主的產品結構也將發生變化

新醫改政策刺激中低端醫療器械快速成長,新醫改啟動以來,中低端醫療耗材、POCT(即時檢驗)、基層實驗室等領域的市場增量明顯,醫療器械生產和經營企業越來越重視基層市場,已經顯現出市場的變化。

創新醫療器械審評審批速度、注冊人制度試點持續推進,巨大的政策利好、良好的法規環境讓行業感受到時代的到來。

國產DR等自主創新醫療器械不斷涌現,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對國產醫療器械的鼓勵政策,良好的政策激勵使國產醫療器械行業備受鼓舞。可以預見,未來3年~5年,一定會有大批國產創新醫療器械產品問世,諸多醫療行為會因為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出現而發生改變。

利昂醫療的總工程師表示,隨著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和我國倡議引導,我國醫療器械出口勢頭良好。且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以“低值”為主的產品結構也將發生變化。

醫療器械第三方服務興起,據推算,醫療器械服務市場將會有1000億元的市場容量。醫學影像、檢驗、血液凈化、病理依然是“第三方化”的主要領域;醫療資產管理、維修整體解決方案、費用打包等第三方服務模式將越來越多;物流平臺等新興的第三方集約化服務模式將會涌現。

國產DR突破現有狀況的方式

國產DR廠家要突破現狀,就要走一條外向發展的道路,通過自身技術積累,積極參與到世界范圍內技術標準的制定和市場的競爭。

中國DR行業雖說是高速向前發展,但是整個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愈來愈凸顯,這進一步加劇了價格戰。產品品質愈發得不到保證,口碑日漸下滑。延長保修、設備入股、融資租賃等等手段都無法扭轉行業走向健康發展道路。目前行業內需要進行大范圍的整合。

目前中國國產DR市場預示著行業進入到一個高速拐角處。整合、創新、外向發展是根本方向。

未來,技術逐步有償開放,走向雙贏將是方向。隨著市場的發展,長遠來看,價值鏈整合是發展方向。

在大尺度上看,整個工業社會以來,技術與產品創新是王道。走出去,從供給側改革改變世界大格局。技術,代表著整個行業的發展,產品,是技術的載體。技術創新基礎上的產品創新,其根源于滿足客戶的需求,才能夠被客戶選擇,采用各類模式創新獲得的短期關注,會被客戶拋棄,要發展,技術與產品創新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