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MAH制度深化之下,地方政府如何加強醫療器械產業服務并進行定位
醫療器械MAH推出以來,試點地區大大縮短醫療器械創新產品研發進程,并催生相應CRO、CDMO產業發展。
2016年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推出,MAH的推出對企業、政府工作等帶來新的機遇及挑戰。
2017年12月7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由上海食藥監局發布實施。
2019年2月,國務院批復了關于推進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其中,該方案提出開展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允許北京市醫療器械注冊人委托京津冀地區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生產醫療器械,助推‘注冊+生產’跨區域產業鏈發展。促產業創新發展,縮短產品上市周期。
國內醫療器械相關企業共45403家,其中生產企業1.6萬家,其中百分之90以上都是中小型企業,規模以上企業不足百分之10,年產值過億企業不足400家。并且大部分企業技術含量較低,其中器械相關企業16035家。醫療器械MAH的推出可解決初創企業早期面臨的資金有限、合規性、生產人員缺乏的困境,讓創新企業研發企業專注于產品研發環節,把生產環節開放給服務企業,在加強創新的同事降低企業成本。據統計采用外包方式生產二類(氣腹機等)醫療器械的企業三年可節約費用近1000萬元,并可大幅度降低企業產品上市周期。醫療器械創新服務加速產業發展。
一方面國內醫療器械小而散,另一方面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廠房使用率較低,數據顯示國內中小企業工廠的使用率是百分之5到百分之10,創新資源及企業經濟形成大量浪費。醫療器械MAH制度推出以后,創新型企業專注源頭創新,CRO企業輔助企業研發,CMO企業進行產品生產落地,新的產業業態正加速形成,醫療器械服務企業也進行加速布局。
近年來國內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快速發展,從2010年1141億到2016年3700億、2017年4480億、2018年突破5000億,年增速突破百分之20。醫療器械發展領域如診斷試劑、內窺鏡攝像機等影像設備、高值耗材等,正成為地方政府快速布局的產業領域。
在國內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化發展之下,醫療器械MAH制度深化之下,地方政府如何加強醫療器械產業服務并進行定位正成為產業發展重要課題。
在此背景之下,產業研究或許是破局的關鍵。基于細分領域深入研究,摸清產業發展現狀及基礎、國內外發達地區發展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產業定位及產業服務體系構建,為地區制定產業發展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