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體制機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建設大型醫用設備信息化管理平臺

利昂醫療了解到,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發布2018~2020年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年底,全國規劃配置大型醫用設備22548臺,其中新增10097臺,分3年實施;甲類大型醫用設備根據工作需要按年度實施,乙類大型醫用設備由省級衛生健康部門制訂年度實施計劃。

《通知》指出,以省級區域或跨省域為規劃單位,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區域功能定位、醫療服務能力、配置需求、社會辦醫發展等因素,合理規劃配置醫用DR等設備的數量。優先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資源向基層和中西部地區下沉的體制機制。分工負責,配置大型醫用設備均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準入、統一監管。公立醫療機構應控制醫療成本,根據功能定位、臨床服務需求和階梯配置的要求,選擇適宜機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設備功能利用率。不以醫療機構等級、床位規模等業務量因素作為非公立醫療機構的主要配置標準,考核機構人員資質與技術服務能力等保障應用質量的要求。支持區域性醫學影像等衛生健康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注重放射防護管理,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考核,保護患者合法權益。

《通知》強調,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健全約束懲戒機制,進一步優化程序,編制完善配置許可服務指南和工作細則,規范審批行為。創新體制機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建設大型醫用設備信息化管理平臺,加強設備使用評價和分析比較,加強行業自律和相互監督。成立評價工作小組或委托獨立第三方,組織開展配置規劃實施進度和效果評價,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規范、管理和保障配置規劃的實施,結果及時向社會公布。

在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刺激下

我國醫療器械產業表現出“區域發展態勢良好”、“研發投入增加”、“進口增速強于出口”,“仍未主導高層次市場”、“整體處于中下水平”共五大特點。國內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和制造業發展帶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點,逐漸形成自己的“強項”。據不完全統計,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環渤海灣本土三大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的醫療器械產值之和、銷售額之和均占到全國總量的百分之80以上。

近年來,國家政策的導向和國內醫療衛生機構對醫療裝備的更新換代需求使我國成為巨大的醫療器械消費市場。目前,我國是繼美國、日本之后的第三大醫療器械市場。如果一直保持目前的發展速度,我國有望超越日本成為世界二大醫療器械市場。在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刺激下,我國醫療器械產業也會迅猛發展,在整個醫藥行業中的比重逐步增長,遵循發達國家“重器械、輕藥品”的發展路徑前進。

醫療器械和藥品是臨床治療的產品,發達國家的醫療器械與藥品的銷售額比例接近,而我國醫療器械銷售額約是藥品銷售額的三分之一。我國醫療器械市場潛力巨大。近幾年,為做強產業、做大市場,國內醫療器械產業積極調整,產業格局有了一些新變化。與此同時,新問題、新挑戰也層出不窮。

珠江三角洲地區以研發、生產綜合性高科技醫療器械為強項。

在環渤海灣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一批中小型企業借助政府的關注以及自身的科技實力正在迅速崛起,雖然其中不少企業成立不過幾年的時間,但是這些企業產值已經接近甚至超過億元規模。這批企業在發展方向上更傾向于數字化醫療設備領域。也許目前他們在市場中表現出的力量還不是十分的突出和強大,但是發展勢頭強勁,發展潛力巨大。

長江三角洲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發展迅速,中小企業活躍,其產業特色比較明顯。長三角地區的其一次性醫療器械和醫用耗材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一半,較為好的還有南京利昂內窺鏡攝像機設備產業等,加之綜合實力,長江三角洲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的表現相對比較突出。

除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環渤海灣三個主要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之外,成渝地區、華中地區正成為新興的、以生物醫學材料、植入性醫療器械、組織工程產品為特色的制造帶。

如何科學使用、科學保養、科學維修,對于延長使用壽命,發揮更大效能有重要意義

冷光源在各種腔鏡手術和檢查中是必不可少的設備,尤其是在手術室和耳鼻咽喉科、消化科,如果無冷光源,絕大部分手術和檢查治療無法進行。冷光源屬于高電壓、大電流及高發熱類醫療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極易損壞。

冷光源以其產生冷光、光色澤接近日光且照明度好、功能齊全等特點已廣泛應用在醫學及工業等許多領域。

如何科學使用、科學保養、科學維修,對于延長使用壽命,發揮更大效能有重要意義。

隨著醫用光學儀器智能化、電子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對醫用冷光源的要求也日趨嚴格。

同時選對冷光源廠家也相當重要,比如南京利昂醫療的醫用冷光源,能調節,操作方便,亮度均勻;控制瓦數;溫控技術;穩定性強。

核心部件技術無法掌握,是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升級的難關之一

利昂醫療的總工程師分析,我國的醫療器械產業將向更高科技的方向發展,更智能化,應用其他學科領域的數字技術,如今生物智能以及機器人智能發展有很大的突破,我國也將在未來的醫療器械中加入高科技的因素。

一直以來,我國在新型醫療器械方面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產品大多附加值較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醫療器械企業很可能即將面臨大洗牌的局面。在醫療器械領域,一些重大高層次診療設備依賴進口。核心部件技術無法掌握,是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升級的難關之一。

國家出臺和落實相關政策法規以根本性地扭轉這一局面已經刻不容緩,其核心是鼓勵和支持民族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掌握核心的醫療技術,將內窺鏡攝像機氣腹機等出口國外,并且開始全球化的進程。隨著國家《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的開展,醫療器械行業空間大增,在“十二五”期間在若干高層次產品上將取得突破,從此改變醫療器械產品依賴進口的狀況。

國內高層次設備制備需求呈現飽和趨勢,高層次醫療器械需求增幅放緩。而在“醫改”的背景下,農村市場也成為了跨國公司試圖爭搶的潛力市場,跨國公司為鞏固和擴張其在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市場份額,正在積極通過與中國企業合作、本地化研發等手段向中低端市場滲透。

近五年來全國醫療機構數目的穩步增長,而且這種趨勢的具有一定穩定性,未來幾年將帶來大量的醫療基礎設施投入,醫療器械和器具作為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必然會受益于整個行業擴容所帶來的利好,醫療器械的生產企業也將顯著受益。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應準確把握行業競爭的現狀特點,順應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發展趨勢,培育本土的龍頭企業制衡壟斷,盡快合理轉變生產格局,瞄準產品發展的潛力方向,實現醫療器械全產業鏈的轉型升級,為成為高層次醫療器械的強國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