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診療的建立和完善需要醫保部門和衛生部門的協同配合

關于分級診療的國際經驗,有學者提出,我國的分級診療制度實際難以找到切實對應的國外詞匯,只能通過意譯,有政府規范下的逐級就醫秩序、整合性醫療服務體系、轉診服務體系、守門人機制等諸多不同的翻譯方式。

國外典型分級診療制度下,醫療服務體系以發病率為基礎進行分工,越高等級的醫療機構處理的患病率更低。全科醫學和專科醫學分離,兩者是相互協作但又相互爭奪有限資源的關系,而不是簡單的高等級服務和低等級服務的關系。全科醫生并非水平較差的專科醫生。全科醫生(或守門人)主要用來解決醫療服務需求和供給之間的匹配問題,主要幫助患者進行首診和有序分診。全科醫生或守門人基本以私人執業為基礎,這是這類體系重要的制度基礎。全科醫生(守門人)既作為參保者健康的守門人,也作為醫療費用的守門人。

利昂醫療表示無論國內外,專科醫生在學術發展等方面都比全科醫生更具有優勢。國外主要是有吸引醫生做全科醫生的相關機制。同時,多數國家依托公立醫療服務部門建立專科醫學服務的分級診療,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強制首診。國外全科醫學服務的提供者以私營執業者為主。國外分級診療制度有四個共性:一是制度為立法確認;二是建立了布局清晰、分工明確的醫療服務體系;三是實行嚴格的費用控制措施;四是有完善的全科醫生質量保證體系。

如果民營醫療機構套上了公立醫療機構的管理方式和措施,也會出現與公立機構一樣的情況,因此需要有競爭的存在。

對于公立基層醫療機構去行政化和引入民營機構參與是實現分級診療的重要措施之一。

簡單取消基層醫療機構的收支兩條線政策,只能從表面上解決問題,仍難逃脫行政化資源配置機制下“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兩難悖論。破題應去行政化,取消醫療機構的行政等級制;放開社會辦醫,搞好服務和監管;進行事業單位改革,解放醫生,實現自由執業,推廣國產DR。 同時強調公立醫療機構去行政化并非私有化而是社會化,產權并不變動,但是運行社會化,形成有競爭、有選擇、有談判、有進有出、有生有死、收支自付的運行體制,克服當前行政管制下,不死、不出、缺乏競爭的情況。

分級診療的建立和完善需要醫保部門和衛生部門的協同配合。但,對于醫保應當從中發揮的作用,大家認識存在不同:醫保應該在分級診療中起到基礎性的作用;醫保僅僅能夠發揮助推分級診療的作用,是支持性作用,難以主導。在重構醫療服務體系上,醫保只能發揮助力的作用,無法發揮主力的作用。

在多種類型產品上生產與銷售上實現突破,才能迎來醫療器械領域發展的黃金時期

醫療器械以其高技術、高利潤的特點,成為各大醫療企業發展,但由于涉及多個學科與高新科技門檻較高。一直以來國內醫療器械行業處于高速發展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不可忽視的差距,而醫療器械與國家的醫療水平息息相關,所以如何實現國內醫療器械的有效發展成為關鍵,在推進國產DR上也成為關鍵。

數據顯示,15年間行業總規模整體增長數十倍。

但從醫療器械消費市場格局分析,醫療器械市場年增長率超過百分之20,但國外醫療器械占據超過百分之40的市場份額,而國內醫療器械占比僅為百分之14。

實際上,國內醫療器械主要分為醫用和家用兩大類,分別占市場份額比例約百分之73和百分之27。實際上當前國內醫療器械行業存在不少問題,先,國內醫療器械廠家分布較為零散,企業間缺少有益的合作與競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長足發展;其次,國內醫療器械公司的產品品種單一,未針對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推出不同產品,而單一產品很難發展壯大;國內醫療器械產品在技術上并不占優勢,且技術上呈現出不可兼容和延展的特點,阻礙了相關技術的進步。

利昂醫療表示,國內醫療器械行業要想實現長足發展,相關企業需進行整合與并購。

只有將醫療器械相關的資源整合起來,在多種類型產品上生產與銷售上實現突破,才能迎來醫療器械領域發展的黃金時期。

隨著分級診療的不斷推進,以及政策限制放開,獨立醫學的迎來發展機遇

醫學影像是臨床醫學中發展快的學科之一,它發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每1~2年就出現一項新技術。顯著的特點是從病的形態學診斷發展到病的功能診斷,從大體形態診斷發展到分子水平診斷,以及定性和定量的診斷,從診斷的臨床輔助科室發展到臨床治療的介入科室。以致在醫學影像學的基礎上形成了醫學影像診斷學、醫學影像和醫學影像技術學等亞學科。以下對醫療影像市場現狀分析。

目前醫療影像檢查的收入,份額在藥品收入占比之后。按照我國過去5年的醫療整體支出,到2020年,我國醫學影像市場規模將達6000億至8000億左右。

20世紀60年代出現影像增強技術,使得放射科以上在黑暗房間的檢查徹底解放出來;20世紀70年代出現CT 成像技術,該設備以高的密度分辨率使得放射科結束只能觀察人體的骨骼和骷髏的歷史,還能夠觀察人體的軟組織病變,解決了傳統X線難以解決的診斷難題,尤其是三維成像技術,為臨床病的診斷開辟廣闊的前景。

由于醫學影像設備的不斷發展,醫學影像技術的日新月異,醫學影像學的CT、MR、介入、 普放,超聲和核醫學等亞學科逐漸建立,醫學影像技術學科也逐漸形成,醫用DR逐漸發展。 醫學影像學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X線的臨床應用,放射學的形成,醫學影像學的形成。

從近三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的產品結構來看,影像診斷設備占據大的市場份額,呈不斷上升趨勢;其次是各類耗材;骨科及植入性醫療器械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剩余的市場份額被牙科及其他類器械所占據。

絕大多數領域外資企業在技術和質量上先于國內企業,尤其是醫學影像設備和體外診斷等技術壁壘較高的領域。

隨著分級診療的不斷推進,以及政策限制放開,獨立醫學的迎來發展機遇。

在資本市場上,第三方醫學影像市場持續火爆,南京利昂醫療等先后進場。

由于我國影像檢查服務主要針對醫學影像成像設備折舊收費,而診斷服務基本免費,因此影像成像設備的市場規模是大的,其市場擴容的關鍵在于新成像技術的推出。此外,遠程影像診斷平臺的興起與發展將促使影像診斷服務不再免費,形成新市場;區域信息化建設不斷推進將帶動未來五年影像信息化市場的增長;獨立市場從零起步,由于會從醫療機構分流,因此會對部分醫療機構業務產生沖擊,但同時也滿足更多需求,促整體醫學影像市場的增長。

國家也加大了對創新科研器械產品等的扶持,開辟了有限審批通過

隨著國產醫療器械產品的崛起,醫療市場國外壟斷的局面正逐步打開!

以前,中國不具備生產的能力,需要進口,而中國企業實現國產后,價格大幅降低,再加之國家醫保的補充,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負擔。就此,利昂醫療的總工程師得出結論,如果中國企業要在國際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須在技術上不斷創新突破。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現在對許多醫療器械,比如氣腹機等納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通道,進行優先評審和注冊程序,并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指定專人提供指導,討論技術問題,優先對產品進行技術評審和行政審批。

目前,國家也加大了對創新科研器械產品等的扶持,開辟了有限審批通過,未來更多的研發型企業將直接獲益。

多年來,醫療設備市場份額由跨國公司壟斷,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很多核心技術中國并沒有掌握,也沒有相應的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