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加大慢病防素養和基本醫療素養提升力度

利昂醫療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了解到,根據日前發布的2017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結果,2017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百分之十四點一八,較2016年的百分之十一點五八增長2.6個百分點,呈持續上升態勢。

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并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決策,以維護和促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養水平,指具備健康素養的人在總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要求,中國健康教育在2017年組織了第7次監測,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36個縣(區)1008個鄉鎮(街道),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樣本量為8.5萬人。

從知識、行為和技能三個方面來看,2017年中國居民基本知識和理念素養水平。

據了解,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下一步將會進一步加強農村地區、兒童青少年等地區、人群的健康促與教育工作,繼續加大慢病防素養和基本醫療素養提升力度,推廣醫用DR等醫療設備。大力開展健康城市、健康促縣區等區域健康促和健康健康家庭等場所健康。加強科學研究和國際交流,為健康素養提升提供支持。

酒精毫無疑問是人類健康的一大威脅

如今吹噓舉杯有益的文章數不勝數,但其真實性有待證實。“一天一杯酒,活到九十九”,喜歡飲酒的人大都會這樣說。人們似乎十分熱衷于尋找酒精益于健康的證據。有很多人認為,只要控制攝入量,酒精會對人體大有裨益。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這種說法多半對半錯。

近600項實驗數據,證明了飲酒的多種危害;研究者們表示,飲酒或許有少數益處,但這不足以彌補其誘發的癌癥、身體損傷等造成的危害,常飲酒的人要注意體檢,及時內窺鏡攝像機發現,早診斷。

研究表明,全球每年因飲用含有酒精的飲料而導致的死亡人數高達280萬。啤酒、葡萄酒以及其他酒類飲料中含有的化學成分與死因關系很大,在15歲至49歲的死者群體中有百分之十的案例與這些化學成分有極強的相關性。事實上,酒精正是該年齡段群體中大的死亡誘因。對于50歲以上的群體,與酒精相關的主要死因則是癌癥。

結論十分明了,酒精毫無疑問是人類健康的一大威脅。解決方法也很簡單,提高酒水稅收,減少兒童與酒水接觸的機會等。

南京利昂醫療的總工程師發現,多年來世界幾大酒類廠商都競相以“適量飲酒有益健康”為賣點,大肆銷售昂貴的酒水飲料,人為賦予這些酒水飲料有益健康的功效。然而,這些營銷手段都未提及酒精對人體的危害,而且人們的集體意識中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醫療行業中的倫理委員會是什么

據南京利昂醫療了解到倫理委員會是一個單獨設立的組織,其成員包括從事醫學的相關人士、法律顧問和非醫務人士,該委員會職能是審核臨床試驗計劃和附加文件是否符合道德標準,并且予其提供公眾保障,以保證受試者的受試健康、利益得以獲得保障。倫理委員會中倫理核查在實驗進程間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倫理檢查應當預估醫療器械在臨床上的存在的風險級別,不管是醫用DR還是醫用冷光源,都要著重重視較大風險發生,倫理委員會檢查醫療器械臨床試驗過程實則是把臨床試驗中受試者能夠遇見的危機在評估階段將其控制在小概率。

由于生物科技的不斷拓展,醫患矛盾的不斷深化,醫療模式的持續更新,倫理委員會作為一個剛剛興起的團體,其職能慢慢在實踐中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特別是在臨床試驗進程中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同歐美發達國家對比,我國的倫理委員會在其壯大和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了一些問題。倫理委員會一方有關于從業人士對自身的工作分工不明確、審查操作過程不標準、面對臨床試驗不能做到嚴肅把控等諸多不足之處。

①倫理委員會的組成未能達到組建標準,委員人數未達5名。

②參與票選的人士不符合規范要求,例如只有兩位人員參與投票;研究者也會參與投票。規范第三十二條,倫理委員會如若舉行會議應該提前告知,參與評審及投票人數不可低于5 人,提出任意決策應該在倫理委員會組織構成人員達到一半以上人數同意實施。研究人員能夠出示關于試驗的任意方向的相關材料,但是不予參加票選亦或提出建議。

③倫理委員會沒有針對臨床試驗實行追蹤監管,未能發覺受試者利益未能保證的情況,假如沒有記錄臨床試驗進程中未按照試驗既定方案、未準確實施知情同意的情形;不曾發覺計劃、CRF、ICF的操作模板和倫理檢查試行版本不相符合或者自身制定不規范;未曾針對AE和SAE記載等。規范第三十六條規定,倫理委員會應該針對該臨床試驗組織加以追蹤監管,發覺受試者利益未能保證等情況,可以在任何時間書面要求暫停或者終止該項臨床試驗。

④倫理文件不符合要求,沒有標注檢查議定文件的版本和時間、沒有標注批準的時間;倫理票選人士在相同頁面內表決示意。規范第三十五條規范,倫理委員會接到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的申請后應當召開會議,審閱討論,簽發書面意見、蓋章,并附出席會議的人員名單以及本人簽名。

⑤倫理檢查方案或者內容同實施的版本內容有差別,沒有相關記載。規范第十九條規范,臨床試驗過程中,如修訂臨床試驗方案以及知情同意書等文件、請求偏離、恢復已暫停臨床試驗,應當在獲得倫理委員會的書面批準后方可繼續實施。

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身體活動

“全球約超過四分之一(約14億)成年人缺乏鍛煉!”這是世衛組織近期發布的一項研究數據。而鍛煉不足將導致心血管病、糖尿病、癡呆癥、肥胖癥以及一些癌癥的病風險增加,發現了自己身體的不適也一定要去診斷,現在的內窺鏡攝像機已經很普及了。同樣,也鼓勵人們多步行或騎自行車出行,并積極參加體育和娛樂活動。

根據《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群眾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明顯增加,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7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35億,群眾身體素質穩步增強。

別再說自己“沒時間”、“沒興趣”、“太累”,從現在開始,積極健身防病,加入鍛煉一族。怎樣健身才靠譜?哪種項目更適合?如何制訂健身計劃?在全民健身成為風尚,科學健身需求日益增長之時,南京利昂醫療的總工程師準備了一份科學健身攻略,快來測測你的鍛煉足夠了嗎?

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身體活動。

目前,世衛組織的建議是,人們每周至少從事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如快走、慢跑、慢的游泳、娛樂性的打球等),或75分鐘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如快步、越野滑雪、比賽性質的打球等),低于這個標準的即被認為是身體活動不足。

這150分鐘應該如何科學分配呢?先別被數字愁到!150分鐘可以分配到每天運動30分鐘,這30分鐘可以連續進行,也可以分段進行,但是每次不能少于10分鐘。

其中,有氧運動以每周3-5次為宜,如步行、慢跑、騎車、游泳等;力量練習以每周3次或隔天一次為宜,如俯臥撐、仰臥起坐等;柔韌練習可以每天都做。運動也要注意“搭配”,好的運動強度,以每次運動后略微有點累為宜。

上班族容易出現頸肩腰背痛,徐凱提醒,要注意多做拉伸,多提高腰背部的肌肉力量,平時每坐1小時起來活動一下。上班族也可以試試八段錦一類的傳統運動,只需要1㎡的地方就足夠,在工位間、家中等隨時都可以鍛煉。

運動不是為了運動,而是為了健康。保證睡眠和營養的基礎上鍛煉,效率會高。

我們也看到,有的人明明工作很累了,還要去運動,殊不知會適得其反。因此,運動也要適度,并且講究科學。尤其是老年人群,身體體能在下降,更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