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發展初期,中小型醫療器械企業可以把精力投放在以下目標
2018年,我國醫療器械的市場容量約為5200億元,有諸如DR廠家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6萬家,其中百分之85以上為中小型企業,年銷售額在3000萬元以下。未來幾年,我國醫療器械產業預計每年增長百分之20,其中在中低端醫療器械方面的增長率將達百分之30。
我國中小型醫療器械企業一方面要抵御國外醫療器械公司和國內大型企業的擠壓,另一方面還要應對醫改帶來的政策變化,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呢?
在企業發展初期,中小型醫療器械企業可以把精力投放在以下目標:
選擇基層:基層數量多、分布廣且采購資金不充足,對價格比較,因此采購和使用國產DR等醫療器械較多,特別是低值易耗品。但基層使用量少、影響小,僅依賴基層企業難以做大做強。
關注民營:目前我國民營有1.5萬家,每年醫療設備的采購金額達到3000億元以上。布局民營市場比較容易實現盈利,因為相對于公立而言,民營采購設備無須招投標,采購時間短,費用相對較低,后期還能形成批量采購。
布局婦幼領域:婦幼機構覆蓋面廣,從市、區到鄉鎮均設立基層單位。其實,每個省份的婦幼機構每年均有政府采購計劃,中小型醫療器械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這個資源。
做國外訂單的貼牌加工 賺取加工費,特別適合醫用耗材領域。
做國外品牌代理 國外品牌開拓市場比較容易,二甲以上的接受程度高,利潤也較高。
雖然基層、民營、計生系統、國外訂單貼牌加工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的生存問題,但基層、民營和計生系統銷量有限、影響較小,而訂單貼牌加工利潤有限,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發展問題。在企業發展初期,做國外品牌代理來積累資金、人才、技術等是明智的,也是可行的。這只是初期發展的道路。企業若要長期持續地發展,須走自主研發、建立自主品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