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企業的優勢之一可以根據醫生的需求對設備做出調整和改進,與研發人員直接對接
近幾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如研發階段對先進醫療器械直接提供臨床支持,上市審批階段提供綠色通道,招標銷售階段鼓勵使用國產醫療器械。這些政策的公布和落地極大地支持了國產醫療器械企業的發展。
很多企業感受到了市場的變化,很多的國產醫療器械采購量在不斷提高。
除了市場層面的進一步開放,讓醫療器械企業期待的還是審批流程的速度。設備研發企業,可以優先審批,縮短研發上市周期。
利昂醫療根據自身經驗表示創新產品是國家為了支持創新的醫療器械,它有一個綠色通道,那么產品有足夠的創新以及有顯著的臨床價值,國家有綠色通道可以跟普通的產品分開。
藥監局2014年發布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通知,此后2016年,藥監局另發布《關于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程序的公告》,截至去年年底,共有273項特別審批申請被提交,確定63個產品進入特別審批通道,共批準12個創新產品注冊上市。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國產醫療器械研發推廣的重要基石,在此基礎上,一些高成長細分領域的國產產品已經取得很好的成績。
這兩年可以說我們國產的醫療設備,采購的份額是逐步擴大的。
說到進口替代,目前,我國的醫療器械產業已經基本實現了低值耗材領域的進口替代。
國內企業的優勢之一可以根據醫生的需求對設備做出調整和改進,與研發人員直接對接,省了很多時間。
它的好處重要的是一個價格優勢,它可以比進口設備便宜一半還要多。還有它可以根據臨床需要,然后我們跟工程師進行溝通,他可以幫我們設計一款我們想要的設備,這是非常難得的。
主要是看中了產品的高性價比和及時的售后服務,但和國際品牌相比,他們還需要更多積累。
需要承認的是,目前與全球醫療器械巨頭相比,我國的醫療器械企業無論是收入還是市值規模都偏小,且十分分散。
我們在迎頭趕上,我們可能在設備的工藝性,工藝的提高,還有一個特別是軟件這一塊的開發能力,芯片的開發的這種能力,可能是要進一步地提高。
按產品來看,國產醫療器械已經在生化診斷、心臟支架、骨科創傷、監護儀等少數細分領域實現了進口替代,但在大多數領域仍然由進口企業占據主導地位,如化學發光、血液分析、內窺鏡攝像機、超聲、骨科關節、起搏器等領域進口占比都超過百分之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