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相繼取消基層收支兩條線管控瓶頸
各地相繼取消基層收支兩條線管控瓶頸,為之叫好,對于推動強基層必將發揮重大作用,同時也會引發“五大巨變”。
“收支兩條線管理”,利昂醫療的總工程師了解到這起始于2009年底基層醫改開啟的 “回歸公益性制度創新”安徽醫改模式,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以“核定任務、核定支出、績效考核補助”為核心的“收支兩條線”管理,這一措施明確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由財政經費兜底保障,在強化政府職能、保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典型的行政為導向的管理思維模式。并且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在全國推行。作為發源地的安徽,2015年2月起,在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機構不再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推行財政經費定向補助等新政策。
各地相繼陸續宣布取消“收支兩條線”。 收支兩條線”管理方式,配合了基本藥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基層醫務人員的創收沖動,能夠減少基層患者的經濟負擔。但隨著深入,“收支兩條線”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如績效分配差距小、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受影響等。
收支兩條線管理,由于過分重視公共衛生服務,疲于應付檢查,工作效率不高,對醫療服務能力建設重視不夠,基礎醫用DR設備普及不到位,一些地方甚至提出基層醫療機構不需要看病,只要做好公共衛生服務就行,厚此薄彼的管理導向造成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能力下降,沒有醫療服務能力做后盾,單純的公共衛生服務成為無本之木,無水之源,弊端明顯。
收支兩條線是計劃管控思維,面對市場經濟,出現了很多的失靈,醫改沒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鑒,打破收支兩條線也不是一刀切,對于偏遠地區,收支兩條線還是積極的,應該因地制宜,在宏觀調控的前提下,發揮市場作用,才能探索出國情的醫改之路,我們不能再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