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窺鏡攝像機等產品在性能、可靠性、口碑上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利昂醫療發現自2018年12月藥品“4+7帶量采購”名單公布以來,對于醫療器械行業是否也會迎來帶量采購的討論不絕于耳。全國7個省份也已實行體外檢測試劑的掛網招標集采,在“醫保控費“的大背景下,多位醫療器械行業人士都表示,醫療器械行業試行帶量采購的可能性很高!

在醫保控費背景下,醫療器械行業的帶量采購是非常有可能的。特別是在一些相對成熟、市場集中度比較高的醫療器械細分領域,如體外檢測行業很可能率先迎來帶量采購。

自2018年12月藥品“4+7帶量采購”名單公布以來,對于醫療器械行業是否也會迎來帶量采購的討論便不絕于耳。全國多個省市也已實行體外檢測試劑的掛網招標集采,在“醫保控費“的大背景下,多位醫療器械行業人士都對記者表示醫療器械行業也試行帶量采購的可能性很高!

由于體外檢測行業與藥品相比有其特殊性,帶量政策的可操作性是個難點。

是的,近兩年隨著兩票制、陽光采購,集中采購等相關政策的推行下,都能明顯的看到“醫保控費”原則下的產品價格大面積壓縮的趨勢。

目前,體外檢測試劑集采已有7個省份開始施行,同樣也體現了降價的政策導向。

國內的體外診斷行業經過30年的長足發展,隨著國產民企的崛起,內窺鏡攝像機等產品在性能、可靠性、口碑上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打破了進口廠家價格壟斷的局面。

政策、資本、人才的完善也都加速了國產產品替代進口產品的進程。國產已經具備替代進口的能力,更多國產品牌主要戰場是在基層和診療機構等中低端市場。

但隨著人口老齡化、政府加大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政策導向和國產品牌技術的不斷突破,體外檢測國產產品迎來新機會。

體外診斷產品與藥品不同,大多都通過渠道進行分銷,廠家根據代理商的規模大小不同,通過授權設立差異化的代理權,進行渠道分銷,通常分銷的利潤相對較低,回款周期較短。